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能力分级模型基于装备建设的业务特点,将能力要求分为五个等级,自低向高分别是:一级(初始级)、二级(已管理级)、三级(已定义级)、四级(已定量管理级)和五级(优化级)。
等级描述了组织体系改进的进化台阶,每一等级代表了组织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层次,是实现下一个能力等级的基础。
主要特征为组织的业务运行主要依赖个人经验,运行结果具有随机性,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体系未满足GJB 9001C-2017 标准的基本要求。
该等级的组织业务运行过程不具备可重复性。
主要特征包括:
1) 建立了满足GJB 9001C-2017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管理职能和制度规范;
2)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稳定受控。
质量管理体系达到该等级的组织具备在同类项目中复制成功经验的能力。
主要特征包括:
1) 能够运用架构引领、流程主导、信息化支撑的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
2) 全面建立并维护组织统一的业务架构、标准过程集和质量管理体系资产库,战略、职能、组织、过程、文件等要素实现协同对准,组织资产持续完善;
3) 战略管理、运行策划和控制、设计和开发、生产和服务提供、资源管理等主要过程域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正规的业务方法,开发建立了系统化的业务管理体系;
4) 按照组织的标准过程,使用组织资产开展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工程或业务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达到该等级的组织具备在组织范围内复制成功经验的能力。
主要特征包括:
1) 建立了组织绩效、过程绩效及部门岗位绩效量化目标,采用量化管理技术,建立并维护绩效基线,对关键过程和部门实施量化管理及原因分析,并基于量化结果进行领导决策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治理机制,支持持续改进;
2) 基于统一的 IT 架构,建立了支撑核心业务发展的较为完整的信息系统,支持核心业务运行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
3) 在业务的主要领域开始应用基于模型的描述、设计与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达到该等级的组织具备在组织范围内实施量化管理的能力。
主要特征包括:
1) 在已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实现对核心业务的智能化管理;
2) 建立的量化模型具备高可信度与准确性,可以系统地开展仿真应用;
3) 将组织自身的管理体系要求输出到供应链,建立精准管理供应商的机制;
4) 业务过程与信息系统实现与外部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集成,实现内外部策划和运行的一致性和有效衔接;
5) 通过定量评估业务目标并分析绩效数据,识别组织内的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主动并预测性地优化和改进组织过程,通过不断创新实现持续发展,整体绩效能力得以提升。